为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一流平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实验平台建设

时间:2010-04-08浏览:43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由副校长张淑林为主任委员的研究生公共教学实验平台管理委员会。3年内,该委员会将为研究生公共教学实验平台筹集大批建设经费,而这些经费中就包括数套全球领先的实验仪器。对此很多人不解,一个地处内陆省会城市、办学经费有限的大学,为何肯花血本购置如此昂贵的仪器仅为研究生做实验呢?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中国科大研究生院。

与研究生一路同行的实验室建设 

        对于这个疑问,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说:“这是基于科大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考虑。科大自成立以来一直被誉为‘科技英才的摇篮’,也一直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领导人致我校50周年校庆贺信‘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的指示,从根本上弥补研究生在大型仪器上实验动手机会不足的缺陷,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为科教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探索新路,中国科大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按照集中投入、统一管理、开放公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先后投入1.2亿元,重组、新建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五大实验教学中心,购置了一批在相关领域内急需的、通用的,而一般科研课题又无力购买的大中型仪器设备。这为创新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为培养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实验动手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条件。” 

        从国内一所普通高校考入该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的小王一入学就接触到了“传说”中的价值千万的实验仪器,他庆幸自己的选择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路标:“做梦都没想到我能够在这样国际一流的实验室里继续自己的学术梦想,学校为我们提供如此优越的科研环境,激励着我在中国科大的求学征程上,刻苦努力,超越自我,争取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的培养。” 

       实际上,在中国科大,无论是高年级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可以方便地申请使用公共实验平台,操作先进的仪器设备。这得益于该校近年抓住“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契机,着力打造创新平台,形成了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以多学科交叉为重点、教学与科研共享的创新能力培养支撑体系。副校长张淑林表示:“学校相关部门将努力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中国科大的研究生公共平台建设将与同学们一路同行。” 

在实验室实现光荣与梦想 

        诺贝尔奖被公认为是科技原始创新的最显著标志。近代科学技术产生以来,对世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中国在诺贝尔奖上的“零纪录”引起国人的深思。造成目前我国科技原始创新不足的因素很多,但研究条件的滞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张淑林指出:“综观世界各国不难窥见,诺贝尔奖主要集中在一些拥有一流研究条件和研究手段的开放实验室。在这里,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先进的研究手段,相互交流,进行自由探索,从而产生新的学术思想、观点和成果,萌发出新的研究方向,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因此,高水平的科技平台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最理想阵地。” 

         精品办学、培养一流素质的研究生是中国科大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标定位。 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少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实验训练不够,动手能力不足。究其原因,是由于前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超常规发展,实验教学建设滞后,实验教学环节薄弱,导致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足,科研素养不高。这些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普遍感到完成导师培养计划费劲,影响了他们在学期间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集中资源建设研究生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加强对研究生进行实验训练,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进而带动他们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国科大研究生导师们的共识。我国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教授尤其重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他对笔者介绍自己教学心得的第一句话就是:“从学生进门那天开始,就要向学生介绍实验室和课题组情况,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和研究生道德规范。在实验室里,导师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动手能力的高端人才。” 

        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说:“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不仅彻底打破了条块分割的格局,推动了学科交叉,更激发了学生科研创新的兴趣和热情。”他还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描述学校的努力方向:“争取使学校的公共教育资源像水龙头里的水,学生‘口渴’时一拧水龙头就可以喝到。”

       五大研究生公共教学实验中心针对部分研究生实验训练不足的状况,已经开设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高级实验课程,受到了师生们的普遍欢迎,很多老师愿意主动承担新实验课程的设计和讲授。研究生实验平台建设的实施,促进了五大研究生公共实验教学中心的开放度,使更多的科大研究生和科学院系统代培研究生受益。 

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肥沃土壤 

       目前,中国科大已建成的为研究生培养提供科研支撑的科技平台有两个I类平台: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大是全国唯一拥有2个国家实验室的大学(国家实验室全国共有9个,高校中有5个);三个II类创新平台:火灾安全、信息科技前沿理论与应用、地球与系统科学;又集中财力组建了五个研究生公共教学实验中心。由此,学校形成了由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及研究生公共教学实验中心所组成的多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体系,为研究生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支撑。以中国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为例,由于该实验室具有先进的设备和研究条件,承担有多项重大科技项目,在这几年中,学校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相当一部分博士生以该平台为依托,开展原创性研究,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不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论文,还有8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另外,仔细分析该校历年所获的30篇全国优博论文发现,有18篇是由学校的科技平台直接蕴育产生,其它获奖论文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良好的科技平台的支撑。根据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中国科大全面构筑了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体系,为研究生创新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于建设研究生试验平台建设能够取得的长远效益和远景规划,张淑林副校长满怀信心地给笔者提供了以下数据:通过研究生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五大研究生公共教学实验中心的样品测试能力、科研服务领域将进一步提升和扩展,每年将保证为科学院系统各研究所在科大上基础课程的1000名代培研究生、300名科教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接受系统的高级实验训练,同时还将接纳科学院研究所研究生来中心学习高级实验课程,开展访学实验训练,计划每年接受500名来访研究生。张淑林欣慰地告诉笔者,2008年,该校在深入总结研究生公共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其“面向一流大学的创新平台和学科建设模式探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首届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中国青年报 2009-10-30